讲座时间:2019年6月14日(周五)下午15:30~17:00
讲座地点:工四-202
主讲嘉宾:陆为 副教授、辛伟贤 副总经理
个人简介:
陆为,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是光功能分子和超分子有机金属化合物,主要集中于磷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和激发态性质的研究。199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师从支志明院士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8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Jacqueline K. Barton院士课题组和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课题组做博士后研究学者,2019年至2011年任香港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教授。2011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副教授至今,其间2011年8月至2015年7月任化学系创系系主任,并于2013年9月获得终身教职。迄今发表70余篇研究论文,获得引用4050次(其中他引3856次),篇均引用55次,其中13篇论文引用次数在100以上,目前H-index为35。
辛伟贤,广州理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香港大学化学系荣誉教授、汕头大学化学系教授、法国图卢兹大学客座教授,师从支志明院士及孙红哲教授毕业于香港大学,从事有机及无机新材料研发超过二十年。其科研成果包括开发有机含氟化合物作为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设计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以及研发多种在生理条件下稳定的金属配合物,聚合物作为新型抗癌,抗病毒及其他医药相关新材料。辛教授国内外共申请专利32项(12项已授权),发表学术论文68篇(影响因子大于6.0的论文27篇),他引超过3000次,H-指数28.其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3年他于化学通讯(影响因子:6.169)被确认为一位对化学未来的发展具有潜在影响的新兴科学家,以肯定其在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报告摘要:
磷光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子上转换和生物标记和探针等领域有着广泛且不可替代的功能性应用。常见磷光金属有机化合物一般集中于八面体六配位的d6金属Ru(II),Ir(III)和Os(II)化合物。我们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平面四配位的d8金属Pt(II),Rh(I)和Pd(II)和线性二配位的d10金属Au(I)和Cu(I)化合物的磷光性质和超分子组装。此类别的化合物由于其开放的几何构型和配位不饱和,易于形成分子内或者分子间金属-金属亲和作用,其寡聚物的电子光谱特征相对单体而言有明确的区别,往往会诱导产生高量子产率而且对环境有响应性的磷光。分子间金属-金属亲和作用也可以利用作为超分子聚合物和软物质的自组装驱动力。对于磷光寿命达到几十微秒的化合物,其溶液中的发光往往被溶解的分子氧猝灭,同时敏化产生高氧化性的单重态氧。我们近期发现几种特别的光化学除氧溶剂/聚合物体系,在空气氛下可以通过光照活化长寿命的磷光,并且这一机制可以用于凝胶表面光图案化和空气氛下的三重态淬灭光子上转换。